寧波珩磨機公司:塑性磨削
發(fā)布日期:2012-07-11 14:10:55 來源: 1715.com.cn 點擊量:
是針對脆性材料而言,其命名來源出自該種工藝的切屑形成機理,即磨削脆性材料時,切屑形成與塑性材料相似,切屑通過剪切的形式被磨粒從基體上切除下來。所以這種磨削方式有時也被稱為剪切磨削(Shere Mode Grindins)。由此磨削后的表面沒有微裂級形成,也沒有脆必剝落時的元規(guī)則的凹凸不平,表面呈有規(guī)則的紋理。塑性磨削的機理至今不十分清楚在切屑形成由脆斷向逆性剪切轉變?yōu)樗軘?,這一切削深度被稱為臨界切削深度,它與工件材料特性和磨粒的幾何形狀有關。一般來說,臨界切削深度在100μm以下,因而這種磨削方法也被稱為納米磨削(Nanogrinding)。根據這一理論,有些人提出了一種觀點,即塑性磨削要靠特殊磨床來實現。這種特殊磨床必須滿足極高的定位精度和運動精度。以免因磨粒的切削深度超過100μm時,導致轉變?yōu)榇嘈阅ハ?。極高的剛性。因為塑性磨削的切削力遠超過脆性磨削的水平,機床剛性太低,會因切削力引起的變形而破壞塑性切屑形成的條件。
對形成塑性磨削的另一種觀點認為切削深度不是唯一的因素,只有磨削溫度才是切屑由脆性向塑性轉變的關鍵。從理論上講,當磨粒與工件的接觸點的溫度高到一定程度時,工件材料的局部物理特性會發(fā)生變化,導致了切屑形成機理的變化。作者從實踐中找到了支持這種觀點的許多證據:比如在一臺已經服役20多年的精度和剛度不高的平面磨床上磨削SiC陶瓷,用40O0#的金剛石砂輪。工件表面粗糙度小于Rq5μm,表面上看不到脆斷的痕跡。另外德國亞琛工業(yè)大學的Konig教授作了如下試驗,在普通的車床上,用激光局部加熱一個SiN陶瓷試件,即能順利地進行車削。這些實驗均間接地說明溫度對切屑形成機理有決定性的影響。